四环医药(00460):医美业务的迅猛发展与创新药业绩的兑现,估值洼地正在缩小

Source:

南向资金的环医大量流入,使港股成为了亚洲资本的药医药业重要市场。

根据Wind数据显示,美业截至2025年9月3日,洼地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流入总额已达到9359.97亿元人民币,迅猛其中恒生医疗保健板块的发展资金净买入已达1636.83亿元,成为资金青睐的创新主要领域。

在这一轮港股医药的兑现投资热潮中,四环医药(00460)同样受到了大量买入。估值港股通持有的正缩股份量从年初的5.28亿股(占总股数的8.83%)增加至9月3号的13.21亿股(占总股数的14.15%)。

南向资金的环医持续买入,也推动了公司的药医药业股价显著上升,四环医药年内累计涨幅超过140%,美业表现优异。洼地那么,迅猛投资者为何如此青睐四环医药呢?

答案显而易见:公司最新发布的中报显示,其医美业务全面爆发,创新药业务正迎来收获期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四环医药目前持有近39亿现金,而其市值甚至低于“医美业务+现金储备”的总和,这实际上意味着市场几乎对其创新药业务的前景没有给予任何估值。

资本市场向来是敏感的,总是提前布局于“业绩拐点”和“估值洼地”。随着市场风口的来临,四环医药正处于资金与业绩共同发力的临界点。

医美+创新药双引擎推动业绩回升

从业绩角度分析,四环医药已明确进入业绩拐点。2025年中报显示,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,上半年总收入约11.46亿元,同比增长20.7%;净利润约1.03亿元,显著改善盈利能力。整体毛利率达66.1%,较去年提升2.0个百分点,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的成效。

细分来看,医美业务是四环医药当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,上半年实现收入约5.8亿元,同比增长81.3%;分部利润达3.1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215.3%。这不仅是数字上的飞跃,更是公司战略落地与产品成熟、渠道深入市场的体现,成为整体业绩扭亏的关键推动力。

与此同时,创新药业务首次进入收获期,上半年的收入达到0.58亿元,同比增长96.6%,主要受益于降糖药的销售大幅增长。随着多个产品 从研发转向商业化阶段,公司研发开支同比下降21.9%至1.53亿元,表现出研发资源向商业化倾斜的趋势。这一转变降低了利润压力,也说明四环医药的主要产品逐步进入收益期,整体向良性增长迈进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四环医药在扭亏成功后,宣布每股现金中期股息0.99分,延续自2010年以来的分红记录,累计分红总额约75亿元。稳定的分红政策不仅回馈了股东的信任,也展现了管理层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。

综上所述,从业绩拐点的显现到成功实现扭亏为盈,再到连续稳定的分红派息,四环医药正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。在医美和创新药的双轮驱动下,公司不仅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回升,更为未来的增长打下了基础。

医美业务全方位布局,增长逻辑扎实

在医美板块,四环医药的产品矩阵日趋完善,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公司旗下的渼颜空间已建立起国内医美行业一流的产品线,涵盖肉毒毒素、玻尿酸等多个领域,形成了抗衰、塑形等全场景解决方案。核心产品乐提葆®肉毒毒素的市占率接近20%,而光电设备Sylfirm X的上半年出货量超过100台,成为业绩增长的“加速器”。

更重要的是,公司的重磅新品童颜针和少女针已经获批上市,正迅速进入商业推广阶段。另外,水光针和胶原蛋白等潜力产品也将在2025-2027年间陆续推出,形成持续的产品更新能力。

在研发方面,四环医药已建立包括合成生物学、再生材料等在内的五大技术平台,目前管线内产品数量超30款。公司还积极探索“AI+医美”领域,与深原质药生物科技签署合作协议,推动AI驱动的医美产品开发,构建闭环研发平台。AI技术的运用有望加快产品开发进程,从而增强四环医药在医美行业的竞争力。

研发实力是丰富产品线的基础,而渠道运营是销量的推动力。

在渠道方面,四环医药采用“直销+经销”的双轮驱动模式,目前乐提葆与铂安润的营销团队已超660人,且上半年成功举办了200余场实操培训,覆盖近1800名医生。公司还组建了专注于少女针和童颜针的医学推广团队,推动产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。

通过积极实施营销3.0版本策略,四环医药的渠道网络已遍及370多个城市的6800多家医美机构,实现了品牌的进一步提升,为新品上市打下坚实基础。

创新药业务助力未来增长,估值修复空间广阔

四环医药的创新药业务主要来自于轩竹生物和惠升生物。

轩竹生物目前在研药物超过10个,涵盖消化疾病、肿瘤等多个领域,已成功获批上市3个重点创新药,包括:安奈拉唑钠肠溶片、吡洛西利片和地罗阿克片。这标志着公司步入了商业化阶段。

其中,吡洛西利片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药物,很具市场竞争力,预计到2032年市场将达到130亿元。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则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,市场渗透率正在持续提升。

惠升生物则专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,近20个已获批的产品正陆续上市,且实现了快速增长。

上半年,惠升生物的达格列净片已获批上市,并迅速进入医保目录,助推了产品快速入市。

可以看出,四环医药的创新药业务正开始发力,随着产品的落地,公司有望显著提高毛利率和净利率。

估值分析:医美+现金已覆盖市值,创新药业务几乎没有估值

截至2025年9月3日,四环医药市值只有151亿港元。根据公司上半年医美业务净利润为3.1亿元,年利润预计在6亿元,给予20倍PE估值,仅医美部分的价值就达120亿元,加上39亿元现金的合计,超过159亿元,折合港元约173亿,表明仅医美业务与现金已覆盖市值。

这显示出市场几乎没有赋予创新药任何价值,轩竹生物等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。随着创新药的商业化加速和医美业务增长,四环医药的估值修复空间巨大。

此外,公司管理层已实施12次回购,累计金额达9486.74万元,这显示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。

结语

综上所述,四环医药已不再是依赖仿制药的传统企业。随着医美业务的全面爆发和创新药的收获期到来,公司建立了清晰且可持续的增长模式。随着医美和创新药业务的持续发展,四环医药正踏上了更加稳健的发展之路。

当前估值仍处于低估状态,创新药业务几乎没有估值,随着业绩的不断兑现,四环医药的估值洼地正在迅速被填平。